不光“人”要过节,“鬼”也要过节:寒衣节
在一般人的认知中,鬼所指代的意思并不美好,那为何还会有鬼节呢?
中国人对先祖的态度一直都是极度崇敬的,商周时期的文化中,就有永不死亡的先妣神观念。
鬼节之一:寒衣节
寒衣节相传就是起源于周代,流行于北方,农历十月初一这天,会祭祀先人,不过,关于寒衣节的相关文字记录,最早只出现于宋代。
关于寒衣节的来源,有好几个说法。
寒衣节的第一种说法:从先秦的迎冬礼仪演化而来。那时十月初一是立冬时节,天子会带着他的文武百官去郊外举行迎冬礼,回程途中,以“送寒衣”作为对为国捐躯者的犒赏。
那时的鬼并没有现代人认为的邪恶与恐怖,屈原在《九歌·国殇》中就有赞美的句子“魂魄毅兮为鬼雄。”赞美那些为国献身的英雄们,他们刚毅的魂魄依旧是鬼群中的豪杰。
现在习惯将“鬼魂”二字连用,事实上,这二字所代表的意思并不相同:鬼是人死后存在的一种“形式”,而魂指的则是魂魄。
寒衣节的第二种说法: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。中国的不少典故都能看到孟姜女的身影,主要是她哭长城的故事太有名了,另一侧面也说明了民间对修长城有多大的怨恨。
再来看一个说法:相传,朱元璋做了皇帝后,他也仿照古人的做法,在十月初一这一天行“授衣”之礼,还用赤豆和糯米做成热羹给大臣们吃。民间也会将冬衣寄给在远方戌边、求学或经商的家人们,以表达家人的牵挂。
这个节日的来源,说法虽然迥异,表达的主题却是一致的:对(逝去)家人的思念。在传统的立冬这一天,用“送寒衣”这种仪式来寄托心中无限的怀念,希望逝去的先人们在另一个世界可以一样过得舒适、温暖,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