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光“人”要过节,“鬼”也要过节:清明节
在一般人的认知中,鬼所指代的意思并不美好,那为何还会有鬼节呢?
中国人对先祖的态度一直都是极度崇敬的,商周时期的文化中,就有永不死亡的先妣神观念。
鬼节之二:清明节
先来看看清明节的其它称呼: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等。从这些称呼中,就可看出清明节糅合了人文和自然的两大内涵,而这两方面对应的就是祖先崇拜和春天祭祀的礼俗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人从来都不是割裂于自然而存在的,所以,在享受春光重回大地的欢快时,同样不忘要祭祀祖先,也希望祖先在冥界舒心愉快。
中国“墓祭”的礼俗由来已久,很早就出现的上古干支历法让节日的形成有了必备条件。清明节也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的成为了全国性的祭扫节日。
据说,在很早的时候,清明节长达百日,不过,到了曹操这里,他将其缩短为一天。唐朝时规定清明的前三天必须“禁火”,这是融入了寒食节的习俗内容。
北方寒冷,阳春三月气温渐升,这时正是改火的时节,在新火没到之前,是要禁止生火的。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,这个时候天气干燥,保存的火种容易诱发火灾,所以需要重新“钻燧取火”,也预示着新一年的开端。
清明节是热闹的,除了禁火、扫墓外,大家可以举行插柳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打马球等一系列活动,这其中,最受人欢迎的还是踏青,约上三五好友或家人,带着一些吃食在郊外悠闲的走走,看看抽条的柳树,赏赏粉艳娇羞的桃花,心情在大自然中纾解,身体也会在这一刻得到放松,在和煦春风中开始新的一年,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。
不过,这个节日还有祭祀的成分,所以,民间也有诸多忌讳,比如:不能用针、不能洗衣服,最好不要夜间出门。日落前在自家大门前洒一条灰线,据说可以将孤魂野鬼挡在门外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