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空谈误国”张居正变法:结党营私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11

84a95f716f554f6b3239261f2a357027.jpg

张居正的理论,在现代人看来是非常有道理的。

如“法制无常,近民为要,古今异势。便俗为宜”、“人情物理不悉,便是学问不透”。要知道,当时的文官都追求虚无缥缈的仁政之道,没有几人能做到置身底层体察民情。张居正直接抨击了这种现象,提出若不能来到民间体察民情,其学业便远远不到家。

可以说,这是对理学的质疑,亦是一种思想上的突破。张居正自认为自己身居高位,很难时时刻刻处于民间,不知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。所以他要求所有官员,都能走出府衙和书院,看看实际的社会。

至于何心隐其人,谁都无法否认他是个大思想家,但他的思想却并不适用于当下。何心隐之流云集书院,在里面空谈政治问题,对各种社会现象指手画脚,又提不出什么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。尤其是对于张居正所施行的改革,这些人纷纷持有反对意见,并将抵触情绪散播到民间。

由于何心隐等大思想家在民众眼中的影响力太大了,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依附于此,将“务虚”这种不良风气贯彻到底。想要彻彻底底地完成改革,这种风气需要扼杀在摇篮里,坚决要不得。诚然,张居正的做法是非常激进的,但他的态度却是果决的:想要做出成绩,就得按考成法来,别想着吃大锅饭蒙混过关!

关于张居正为何会实行铁腕政策,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:

当时的书院林立,各书院与朝廷有密切的关系,许多当政的官员就是书院的创始人或成员之一,书院的势力盘根错节,不但间接助长了私党现象的发生,还使掌控书院的官员拥有控制在野人士遥控政治的隐患。

举例说明,当时的内阁次辅吕调阳就是个擅长讲学的官员,所以他经常会借助那些学子的力量,让在野人士干预朝政,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。张居正之所以封锁全部书院,首要原因就是杜绝在野人士干政,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影响变法的正常施行。

当然,张居正此举还有一个隐性目的,那就是彻底根治“结党营私”这一弊病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