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空谈误国”张居正变法:“实”
张居正变法,对大明王朝而言意义非凡。虽然这次的改革行动以失败告终,但改革的过程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参考的地方,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二次探讨。
张居正变法之初,曾力主对全国各地的书院进行全面的检查,几乎查封了国内所有书院。以现代人的思路来理解,这件事有些莫名其妙。书院就像是现在的初高中,是普及教育的渠道,为何身为“宰相之杰”的张居正会将教育事业一棍子打死呢?在查封书院的过程中,张居正甚至还杀掉了当时著名的大儒何心隐,这又是唱的是哪一出?
原因很简单,因为书院就是张居正变法实行的最大阻碍。
全国各地的书院,传播的思想大同小异,都是封建且守旧的,与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。作为权力最高的摄政者,张居正若想放开手脚大干一场,就得从传播思想的根源——书院入手。于是,在张居正的雷厉风行下,全国各地的书院纷纷关门大吉。
那么,明末时人的思想风气为何会与变法背道而驰呢?
我们且来分析一番:
根据文献的记载,明人所崇尚的思想已不同于唐宋,比起实际的东西,当时的人更看重的是虚无缥缈的思想。在当时的学派中,以王阳明所创造的“心学”为显学,士大夫们跟风接受了这种思想。
以至于,在万历帝以后满朝文臣只知空谈,拿不出实实在在的东西。士大夫们每天搞辩论会、座谈会,凑在一起大放空炮,书院里的先生讲的也是这些不切实际的思想。显然,此风气毒害了务实主义,长此以往国民思想将彻底偏离真理。
张居正的主张,只有一个字:“实”。从他推行的考成法中我们就能看出,绝不允许朝廷出现任何务虚者,一切政绩以实绩来说话。想要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或升官,就得实事求是,接受考成法的监督。所以,张居正才会从源头上掐死空谈误国的苗头,提出实干兴国的新主张。
我们知道,张居正是个实干家,那些虚无缥缈的空炮是他最反感的东西。或许就是因为参加过太多没有实际意义的座谈会,使张居正深知其危害。张居正想要的官场改革,就是推行一套“KPI考核”,只要指标达不到,那就摘掉乌纱帽乖乖走人,将位置留给真正有实学能实干的家伙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