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丝绸之路:玄奘取经
到了唐朝,王玄策连续三次前往天竺求取佛经。王玄策最后一次前往天竺国是在唐高宗显庆年间,当时唐高宗委派王玄策带着圣旨前往天竺国,送去名贵的袈裟换取佛经。三年后,抵达天竺国的王玄策参加了摩诃菩提寺大法会。在回归中原以后,王玄策将请回来的弥勒像供奉于洛阳敬爱寺。
从王玄策所行走的西行之路来看,足以证明当时的中国与印度之间还有一条道路。根据学者的考证,王玄策所走的应该是经过尼泊尔的唐蕃古道。这条古道因延伸到印度与尼泊尔,也被学者们认为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,是一条不仅驰驿奔昭、和亲纳贡、贸易交流的官驿达道,更是一条承载汉藏交好、科技文化传播的“文化运河”。
当然,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取经之旅,便是玄奘取经了。玄奘对古代中印交流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。之所以玄奘的历史成就如此高,是因为玄奘所带回的佛经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”。玄奘为中原带回了五百二十夹大小乘佛教经典,共计657部。自玄奘以后,中原佛教日渐兴盛,成为受各阶层信仰的大型宗教。
除了将《大般若经》《解深密经》《大菩萨藏经》《瑜伽师地论》《大毗婆沙论》《成唯识论》《俱舍论》等佛经翻译成中文之外,玄奘还翻译了一些中国的经典书籍,如《大乘起信论》、《老子》等,将一些中国经典传入印度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