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丝绸之路:远赴西域求取真经
隋唐两朝的首都均为洛阳,根据《隋书》、《新唐书》等隋唐文献的记载,隋朝初期因为吐谷浑、突厥两族侵扰西域,丝绸之路一度被阻断,西域诸国无法向中国朝贡,“壅遏,故朝贡不通”。
直到大业五年,隋炀帝自洛阳御驾亲征,击败了吐谷浑大军,将这一少数民族征服。从这以后,西海郡、河源郡、鄯善郡、且末郡成为了中国西北的行政区划,中国与西域的联系重新被疏通。
很多现代人认为,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,中国人首次向西方取经便是“玄奘西行”,实则不然。根据《理惑论》的记载,早在汉明帝时期,就已有中原使者出使西域,求取佛经。
某日汉明帝做了一个怪梦,梦见一尊遍体金光的大金人出现在宫殿前,于是,便询问文武百官。见多识广的大臣傅毅回答,这尊大金人便是天竺国的“得道者”,也就是“佛”。为了一探究竟,汉明帝派遣使者前往西域,在大月氏取得了《四十二章经》,并将经书带回中土。随后,汉明帝于洛阳城修建寺庙。
太和年间,北魏将首都迁往洛阳。神龟元年,洛阳人宋云与惠生和尚自洛阳出发,重走丝绸之路,远赴西域求取真经。正光三年,宋云二人用了四年的时间将佛经带回中原。这次的取经之旅,总共带回了一百七十部大乘经典,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中原的佛学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