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若“看不起病”怎么办:北魏时期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30

cee9359d672b107e1bedb0efc6ce0270.jpg

时下流行的一个词“看病难”,那么,什么是看病难呢,看病难的现状、原因和对策是什么呢? 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,中国约有近半居民有病不就医,百分之二十九点六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,那么,这又是为什么呢?

现状1:找不到正确的医院看病;

状况2:医疗资源分配不均;

现状3:难得住院;

现状4:看不起病。

人生在世,谁能保证自己一生无病无灾?生于现代的我们,能够享受到医保带来的种种便利。但在没有医保的旧社会,古人是如何解决“看病难”这一现实问题的呢?

其实,这种问题历代统治者都曾考虑过。在我国历史上,曾出现过许多次“医改”,其目的旨在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状况。在许多朝代,都出现过“赐药”这种方便群众就医的社会福利。古代的防疫手段有限,所以每逢灾年,总会出现瘟疫肆虐的情况。以至于,每逢瘟疫爆发,朝廷就会针对那些看不起病的灾民进行赐药。

元始二年,许多地区爆发旱灾和蝗灾,尤以青州地区的灾情最为严重。当时在位的汉平帝仅有十岁,没有处理灾情的经验。值此之际,想要篡权的王莽为了收买人心,为灾民送去大量医药,并免费提供诊断和医疗一条龙服务。靠着这份功劳,王莽成为灾民心目中的青天老爷,亦为其将来的窃国打下了群众基础。

相比之下,北魏时期的医改颇具创新性。皇兴四年,北魏开展了“送药上门”的活动,将朝中的御医派遣到民间,为那些治不起病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。为了将这种公益活动持续下去,北魏政府还设立了“别坊”。可以说,这是世界史上首个面向基层的、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机构。这一医疗机构有个显著的特点,那就:是专门针对穷苦的患者,不收取一分钱的费用。

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,对于北魏政府而言是头等大事,马虎不得。因此,北魏皇帝严令“医署”考察每个医生的业务水平,并制订了相应的考核章程,就为防止医生偷懒。按照医生医疗人数的多少,朝廷还准备了高低不等的奖惩政策。可以说,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医疗改革政策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