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周武王崛起而遗留后世的祸患:战争
南方源源不断的青铜矿石,北方茁壮成长的战马,从理论上来看,周人的王朝霸业似乎像是常青树一样,百利而无一害。这种有机循坏,让周人凌驾于其他部族之上。就像一篇历史文章中提到的那样,周人“以犬戎之良马胜淮夷,以东夷之利兵克犬戎”,充分做到了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然而,历代周天子的如意算盘打得虽然好,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关键。
因为,这个完美的战略循环,是建立在周王朝能够在对外战争中常胜的基础上的。自古以来,兵家之事变幻莫测,再软弱的敌人也有翻盘的可能,更何况,是始终没有停止进取的淮夷和犬戎呢?
淮夷所处的地区,在东亚中纬度偏南,湖泊河泽较为发达的平原地区。即便大周王朝的战马能够日行千里,但该地区覆盖率极高的溪流和沼泽终究能让战马失蹄、车轮陷落。“丧六师于汉”,历代周天子将欺负淮夷当成了勒索青铜的常态,谁知这种情况却在周昭王这一代戛然而止。兵员和战马的损失,让周人迫切地递补青铜和马匹的需求。
周人的需求,是通过战争来满足的。战争若无法取胜,那么,青铜矿和军马的供给链就会随之断裂。不论何时,一味地穷兵黩武,靠战争发财的王朝都无法长盛不衰。周厉王仰仗所向披靡的戎车,战胜了噩侯驭方。然而,被“国人暴动”推翻的,同样是周厉王。
周武王的崛起,表面看来风光无限,但却为后世的周天子留下了祸端。
以战养战的思路究竟是否可行?黎民苍生的倒悬之急何时结束?又该如何从战争的泥沼中完成转型?
无法解决这一问题,西周便无法长盛不衰。
随着战争带给老百姓的压力越来越大,愚蠢的厉王选择堵住群众的嘴巴。最终,民愤决堤,在“国人暴动”中西周国祚进入倒计时,随着“周召共和”的开始,中国历史迈向崭新的一页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