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聪从雄主到昏君:前半生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5

9f3a7fd2ec0f6eceb089a7c89dbfbddd.jpg

刘聪的父亲刘渊是个擅长借势的人,其在位期间打着匡扶汉室的幌子,以匈奴人的身份使大汉借尸还魂,最终建立基业。刘聪名字里的这个“聪”字取得极为贴切,此人的最大优点就是聪明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刘聪比他的父亲刘渊还要聪明得多。

刘聪自幼攻读百家典籍,十四岁时已能将经史子集倒背如流,将百家理论融会贯通。在所有古籍中,刘聪最擅长《孙子兵法》,这部兵家典籍也为他将来的南征北战奠基。除了兵法之外,刘聪在诗词歌赋、书法绘画上也颇有造诣,留有传世名篇五十余篇。

根据《晋书》的记载,刘聪“膂力骁捷,冠绝一时”,能轻而易举地拉开三百斤的大弓。由此可见,刘聪绝非无能的二世祖,而是文武兼修的全方位人才。早在刘聪年轻的时候,太原名士王浑就给予其极高的评价:“此儿深不能测”,意思就是这小子的前途无可限量。

刘聪的青年时代,是在洛阳京都度过的。在这一国际性大都市历练的这段时间,极大程度地开阔了刘聪的视野。除此之外,刘聪是个待人谦和,为人旷达的人,这样的性格也让他结交了许多京都土生土长的名士,积累了不少人脉。

当时新兴太守郭颐觉得刘聪是个很有出息的人,于是,便聘其为幕宾,给予主簿的要职。成为主簿之后,刘聪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序幕。从这以后,刘聪凭借与生俱来的智慧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,官职节节攀升,从主簿一路做到骁骑司马、匈奴右部都尉。

为了谋求发展,刘聪后来又投入成都王司马颖帐下,官拜右积弩将军。公元三一零年,先帝刘渊驾崩。按照刘渊的遗诏,本该由太子刘和继承大统。刘和是刘聪的长兄,他虽然贵为太子,但在国内的威望远不及弟弟刘聪。

刘和听信小人谗言,想要扼杀刘聪,于是,便“和使锐、景攻聪”。没想到,早在刘渊病故时刘聪就已做好准备,刘和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算计之中。在刘聪的阴谋倒算之下,刘和未能将其杀害,反被刘聪“斩获于光极西室”。

当然,通常史料中对这种夺嫡之争的记载比较模糊,所以我们无法从文字中剖析出太多的细节。总而言之,刘聪除掉了汉国的正统继承人刘和,改元光兴,成为第二任汉国皇帝。刘聪的前半生就这样结束了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