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唐伯虎的画风看他的经济状况:堪忧
明中叶的社会经济发展繁荣昌盛,这也使人们的生活品质与道德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。盛世古玩书画总是抢手的工艺品,所以当时的绘画交易现象普及全国。作为绘画交易领域的第一生产者,画家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了市场之中。
苏州一带最出名的画师唐寅,亦加入到卖画的行列中来。
唐寅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,与一众显要人士往来密切,所以亲朋好友过寿时唐伯虎总会以画作为礼物相赠。《清河书画舫》有云:“启南、子畏二公,往往题他人画为应酬之具。”由此可见,唐寅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为了应酬而创作的。
除了应酬之外,向画家订购书画也成了一种普遍现象。《吴越所见书画录》中收录了唐寅的作品《寿星图》,这幅画的题款为一首诗:
人来种杏不虚寻,仿佛庐山小径深。常向静中参大道,不因忙里废清吟。愿随雨化三春泽,未许云闲一片心。老我近来多肺疾,好分紫雪扫烦襟。——晋昌唐寅。
这首诗的内容,显然是在夸一位大夫。
除了应酬和订购之外,唐寅的卖画生意做得如何呢?
非常堪忧。
卖画这一行为,归根结底是一种市场行为,它的收益要受诸多市场因素的限制,所以唐寅开始卖画后他的物质生活变得极其匮乏。当时的市面上,名家的作品比较多,且唐寅远没他死后那么出名,所以他的画不但销量一般,售价也比较低。
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,有时书画市场萧条时,花光了积蓄的唐寅还要面临无米下锅的窘态。当然,人生不会一直低迷下去,唐伯虎有时也会迎来春天。
弘治十八年,刚刚过完了三十六岁生日的唐寅搬进了桃花庵。祝允明、黄云、沈周这些知交好友经常来到桃花庵,与唐伯虎喝酒对诗。唐寅修建桃花庵及与好朋友喝酒的这笔钱,就是他卖画赚来的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唐伯虎的画已经能为他提供稳定且安逸的生存环境了。
尤其是书画市场景气的时候,唐寅的画供不应求,每天登门求画者踏破了门槛。没办法,这时的唐寅便只能劳烦老师周臣代笔。后来书画家在研究唐伯虎作品的时候,就提到:“及六如以画名世,或懒于酬应,每请东村代为之。今伯虎流传之画,每多用笔,在具眼者辨之。”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