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治者极具特色的随葬品:秦俑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12

827b5a789a49aac0278a9703089c62ef.jpg

古人崇尚“事死如事生”的理念,所以每个封建帝王都会将最令他们感到骄傲的财宝与成绩带入黄土,企图将生前拥有的一切在另一个世界还原,延续他的统治生涯。

那么,在那些统治者的随葬品中,又有那些极具特色的东西呢?

第三:象征着大秦军事力量的陶俑。

在兵马俑被发掘后的一段时间里,不少关于秦俑的谣言应运而生。有人说,秦俑原本是追随秦始皇左右的亲卫队,因为先帝驾崩而被生殉于俑坑。每一个陶壳之内,都有一个秦朝士兵的尸体。

这种说法,无疑是滑天下之大稽的。

那些因技术失误被破坏的陶俑,足以证明陶俑只是一种对大秦军事的象征,绝非坊间传言中恐怖的“活人俑”。

虽然因定陵考古事件,我国考古界已暂停了对帝王古墓的发掘,但兵马俑的位置距离秦陵足有一公里,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皇陵的范畴。通过对这些象征着大秦军事力量的陶俑的研究,考古人员发现秦朝已具备高超的陶器烧制工艺。

在秦朝以前的陶器中,我们不难发现其工艺相对落后,且没有达到“模塑结合”的水准。以塑形为主的“堆塑法”界传统的“盘筑法”,无疑是秦俑制作过程中应用到的优秀工艺。

秦俑的每个部分,都是工匠分别制作的。

例如,秦俑的躯干部分,便是使用“盘筑法”完成制作的;秦俑的四肢部分,则是以“堆塑法”制成的。衣甲上的细节,是工匠通过粘、捏等手法塑造的。在秦俑的烧制过程中,头部的制作周期是最长的,工匠需要先将黏土塑成头部的形状,然后再粘上耳朵、鼻子、头发等细节。最后,还要使用刻刀,将每一个俑头雕刻成截然不同的样子。

虽说,制作每一个部位的流程并不复杂,但如何将秦俑的身体各部分贴合到一起是一个难题。秦俑通体实心,有一定重量,如果各部位贴合后无法保持站姿,轰然倒塌的秦俑无疑会被摔成泥坯。为了固定秦俑的站姿,当时的工匠使用了两套方案:

一是采用泥钉将手和胳膊固定;

二是使用脚踏板让秦俑重心平衡。

当然,做这一切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俑坯处于未风干的状态,所以工匠对时间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。

坯子在一番打磨和修改后,已经有了雏形,接下来就可以放在窑洞里烤制了。秦俑所选用的黏土,与一般陶艺的黏土有较大的区别,是细黄土与石英砂的混合物。据说使用这种材料烧制出来的秦俑,不但色泽看起来十分自然,而且表面光滑。

在出炉之后,秦俑的制作算是完成了一半。接下来,工匠们还会根据秦俑的戎装,为陶俑进行上色。由于我们现今看到的秦俑,其表面的油漆和彩绘均已风化,所以已难分析出上色的步骤。好在史料里对秦俑上色的细节有较为详细的记载,工匠会先在秦俑的身体上均匀地涂抹一层生漆打底,随后将每一尊秦俑涂抹成白色,最后再用刷子进行彩绘。

可想而知的是,倘若在发掘过程中我国考古人员能够制定更完善的保护措施,古人的防氧化技术再高明一些的话,今时今日我们在俑坑里看到的将会是五彩斑斓的大秦兵阵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