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治者极具特色的随葬品:名山大川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12

da596d826925b58bf272fbbc87529dad.jpg

古人崇尚“事死如事生”的理念,所以每个封建帝王都会将最令他们感到骄傲的财宝与成绩带入黄土,企图将生前拥有的一切在另一个世界还原,延续他的统治生涯。

那么,在那些统治者的随葬品中,又有那些极具特色的东西呢?

第二:古墓里的名山大川。

水银是化学物质汞的俗称,因为在医疗领域这种物质有去腐的效果,所以在许多墓葬中都有随葬水银的情况出现。当然,寻常墓葬使用水银,只是为了遗体防腐,像秦始皇陵这种大规模使用水银的陵墓,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。

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有云:“以水银为百川、江河、大海,机相灌输。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。”

八十年代初,为了证实史料中的说法,我国地质学家使用先进的汞量测定法,对嬴政的安息之处秦始皇陵进行了分析。分析结果表明,围绕着皇陵封土中心,有一个超过一万两千平方米的“异常区”,这片区域的水银含量相当惊人。显然,司马迁的记载所言非虚。

当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,考古领域的技术发展迅速,我国考古学家再次来到秦始皇陵,使用崭新的物理勘探技术对整座地宫进行了考察。考察结果表明,不论是《史记》的记载还是上世纪末我国考古人员的考察均准确无误,这座庞大的地宫中至少有数以百吨计的水银。

在秦始皇陵里应用水银,多半是为了起到三个作用。

第一个作用,就是让身体百年不腐,东周时期的墓葬文化中,水银防腐技术得到了上流人士的认可,许多诸侯的墓葬里都出现了水银池;

第二个作用,就是塑造江河湖海的恢宏场面,让秦始皇带着他的万里河山前往另一个世界;

第三个作用,就是借助水银能挥发并含有毒性的物理性质,让那些觊觎皇陵的盗墓贼望而却步。

虽说,地宫里水银的存在已得到了证实,但人们关注的重点却不在此。这么多的水银,究竟是从哪里运来的呢?

有人通过文献进行分析,认为水银的提供者是巴郡的某个矿主“清”。《史记》记载,秦朝时期巴郡盛产丹砂,有个叫“清”的女子继承了亡夫的产业,垄断了丹砂矿的经营。因为在当时守贞的寡妇不多,所以嬴政还特地为她立了“怀清台”,借此表彰这个女人对亡夫的忠贞。

《华阳国志》中又有“涪陵郡出茶叶、丹砂”的记载。结合不同朝代的地图来看,可以发现魏晋时期的涪陵郡,就在秦代划分的巴郡之中。同时,先秦时期《逸周书》,亦有当地人向周天子进献丹药的记载。

丹砂是汞的硫化物,这种东西在民间应用比较少,所以在当时的开采量应该不多。结合寡妇“清”垄断了当地的水银产业这一细节,我们不难剖析出嬴政陵里的水银都是这名女企业家提供的。

毕竟,嬴政当时是统一六合的始皇帝,他没理由表彰一个普通的寡妇,一定是“清”为秦朝做出了什么突出贡献。或许,“清”是大秦方士炼丹材料的最大供应商,在当时只有她才能提供数以吨记的水银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