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:腐败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4

6ea4aadeb9602e399f8298e4d2d13be4.jpg

明朝会亡,没钱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,而导致明朝没钱的最主要原因,就是腐败。关于明朝的腐败,一直就是一个研究热点,尤其集中在和官员低收入是否有着正向关系,观点虽没统一,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:低收入绝对难以培养出清廉官员。

中国史上还有一个特殊群体,就是宦官,他们也贪,而且,贪婪的程度一样没底线。明代宦官擅权的厉害,他们对财富的攫取也很疯狂。赵翼在《廿二史札记》中这么写:“明代宦官擅权,其富亦骇人听闻。”最终,赵翼通过明代的几个巨贪案例,有宦官、有朝中官员,总结出了一个观点:权钱是不分家的,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腐败。

这里,我们来举几个例子:

李广,明孝宗时期的宦官,和刘瑾、魏忠贤相比,他的知名度似乎要差些,但是,他的能耐不差,魏忠贤压根就是文盲(东林党人弹劾时如此说),李广会作符有法术,靠着这些深得明孝宗的喜爱。李广后来就假传诏旨,说自己是传奉官。

传奉官是明宪宗搞出来的,顾名思义,宫中旨意不需要吏部覆核,可以直接传授。这样做最大的弊端就是,宫中之人(包括嫔妃和太监)可以卖官鬻爵。李广先给自己弄了顶“官帽”,底下人哪知其中的真假,只知道李广很得皇帝的宠爱,于是,金银便源源不断的流向李广。

他死后,明孝宗看到了他的“赂籍”,上面有一项“文武大臣馈黄、白米各千百石”,皇帝不明白了,这天下还有黄白米,我咋没吃过呢?不过这位皇帝问得很有技巧:“广食几何,乃受米如许?”李广的饭量很大么,竟然要吃如此多的大米?

于是,大臣答曰:“这不过是隐语罢了,黄就是指黄金,白就是指白银。”为了避人耳目,居然还创造出了“隐语”,这些都只是为了更好收贿罢了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