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自行车史:管理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9

8e32ee307aaa247a440b600429a86b6c.jpg

早期的自行车有两种车型:

第一种是男车;

第二种是坤车。

男车有大横梁,坤车则是弯梁。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设计,是因为当时的女性大多穿着旗袍和裙子,不方便上下车。那时的老北京人骑自行车还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,男人骑自行车时要穿休闲款的西装,不能扎领带;女性骑坤车则要穿短款裙子。

民国中后期,京城还出现了许许多多的“玩车族”。这些人将北京顽主的精神发扬到极致,将自己的爱车拾掇得非常精致,有人在车把上搭配了反光镜,有人在车把上缠绕了彩条,还有人给车子配备了双响的铃铛。这些玩车族,像极了现在喜欢改车的发烧友。

在所有“自行车改装”里,最受欢迎的要数“磨电灯”。以前北京的小巷胡同里大多没有安装街灯,所以晚间骑行多有不便。为了应对这种状况,许多骑车人士都喜欢给自行车装备“磨电灯”。到了夜间,只需一掰“磨电灯”的把手,电滚子与车轮之间就会充分摩擦产生电力,车灯就变亮了。

旧社会的街道逼仄且城市规划混乱,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,所以早期自行车被引入中国后一度引发许多交通事故。为了加强自行车的管理,光绪三十四年清廷颁布了《违警律》第二十七条:“乘自行车不设铃号者,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,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。”

到了民国十七年,对自行车的管理更加完善。所有投入使用的自行车,必须核发号牌,骑车人需到政府报备登记。此外,对于自行车改装的管制也愈发严格:“自行车要车件应求完备,车上应安置手铃,一车不准两人共乘,前后轮至少须装设一制动器,其制动力以能于车下坡时制止车之下行为标准,于日落后黎明前行驶,须于车前悬白光灯一盏,车后装置红色反光石一块。”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