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是英雄还是罪人:三不朽
不过,为什么曾国藩能够在后世饱受赞誉呢?这便是曾国藩所施展的孔孟王道与法家霸道的功效了。
曾国藩所施展的一切手段,从本质上来说还是荀子的理论,也就是将儒家、法家有机结合。对于内部,尤其是“羊群”揭竿而起时,曾国藩所展现的手段就是大开杀戒,甚至不惜“伏尸百万”。之所以曾国藩如此行事,就是参考了法家“乱世用重典”的思维。
然而,在对外关系中,曾国藩反倒开始施展“仁义”的一面,处处以“孔孟之道”为基准。“夷务本难措置,然其根本则不外乎孔子忠信笃敬四字”,这便是曾国藩对外的核心思想。当然,这种狭隘的观念,并不是曾国藩的首创,而是“怀柔远人”的老套路。
实际上,曾国藩就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守旧派,包括他在内的许多晚清大臣都无法跳脱儒法并行的圈子,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为旧中国带来质变。就像恩格斯对晚清的预言一样,有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出晚清已然行将就木,无可救药。
《世界国尽》这部日本文献中,对中国“仁义五常”无法“再造辉煌”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,其观点相当犀利:
清国的历史自陶虞时期开始,持续到今日已有四十个世纪。曾经的中国之所以声名远播,是因为中国人重视仁义与五常。然而,由于清国无法及时接受现代文明,所以德智渐颓。即便如此,清国人仍像是井底之蛙一样,做着“天朝上国”的春秋大梦,认为清国的一切都比外国强大,这是清国最悲哀的一点。
显而易见的是,日本学者以“旁观者清”的角度,将清国无法复兴的内因分析得淋漓尽致。当满清无法将儒法两学结合现实,必将“仁道不人,王道不王”,唯有覆灭一途。
那么,为什么今人却认为曾国藩有近代圣人之称,推崇他的人比比皆是?
先下结论,曾国藩不是圣人,连圣人的边儿都沾不上,甚至,也算不得英雄。曾国藩之所以被称为“圣人”,是因为古代有所谓“三不朽”,也就是所谓的“立功立德立言”。站在清政府的立场上看,曾国藩这三点都做到了罢了。
金庸先生在《射雕英雄传》的结尾,一个叫郭靖的傻小子说过这样的话:“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、后人追慕,必是为民造福、爱护百姓之人。以我之见,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。”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