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自行车史:上世纪
从第一台自行车被引入中国,到现今各“共享单车”在市面上争奇斗艳,我国已俨然成为世界上的自行车大国。
在清末那个年代,能骑好自行车是一项本事。在御前侍卫周金奎的回忆里我们能看到,当时宫里聘请了擅长驾驶的“小李三”担任“自行车教习”,每个月能拿到一百元的工资。可别小瞧了那时候的一百元,其购买力比之一百两银子不遑多让。
到了民国初期,自行车在京城已不再罕见。不过,即便人们已对自行车少见多怪,但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。当时骑自行车的,大多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或“海归”。当时的自行车,估计比现在的悍马都要金贵,是财富的象征。
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,自行车才普及北京街头。在当时市场上销售的自行车,大多是外国货,比较出名的有“钻石”、“蓝牌”、“凤头”等。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,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逐渐深入。这一时期北京比较热销的自行车变成了日本货,有“富士”、“铁锚”、“菊花”等。
当时的北京“车友”对不同国家、不同品牌的自行车有不同的认识,他们认为英国人的自行车轻便美观,而日本人的自行车则笨重。不过,日本的自行车实用性比较强,相当耐用,经久不坏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