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的百科全书《南京通史》:基础设施
《南京通史》堪称清代南京的“百科全书”,为我们还原了清朝南京百姓的生活风貌。
从《南京通史》的描述来看,清代南京的基础设施相当完备。
单从防火来看,乾隆年间金陵设立了水龙局。这一机构,与现在的消防局如出一辙。据说清朝时期的消防员分为两种,一种是“扛龙夫”,一种是“挑水夫”。从字面意思上来看,前者负责的工作就是手持水龙浇火,后者则负责为前者提供水源。在当时一架水龙通常配备了十担水桶,也就是说一个救火单位起码要由十一人组成,一人负责灭火,其余十人负责挑水。
根据《南京通史》的记载,晚清时期的南京火灾频发。仅1875年到1903年这段时间,南京就发生了大大小小五百一十三场火灾。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,李鸿章从上海洋炮局采购了四台新式的水龙,以备不时之需。因为南京的火灾频发,所以消防员也成了一种高薪职业。当时负责操作水龙的“扛龙夫”,每次参与救火都能领到一千四百文钱的补助。
除此之外,留守南京的绿营兵、湘军、淮军也经常投入到救火工作中。当然,士兵在救火过程中负责的工作与“消防员”不同,他们通常负责维持现场秩序,并协助“挑水夫”输送水源。有时遇上罕见的特大火灾,官兵还要用工具将失火的建筑拉倒,防止火情蔓延开来。到了光绪初年,南京城施行了太平水缸制度,南京各处放置了巨大的太平水缸,每个水缸都可容纳二十担水,随时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火情了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