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政坛三大风云人物:曾国藩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02

曾国藩、李鸿章、袁世凯算是清末政坛三大风云人物,之所以将这三位放到一起比较,是因为他们生前都创建过“王牌军”:湘军、淮军、北洋新军。

然而,这三位“军界巨头”虽然前半生境遇相仿,但他们后半生的人生轨迹却截然不同。

曾国藩(1811年11月26日-1872年3月12日)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宗圣曾子七十世孙。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

曾公被后世誉为“圣人”,这是因为他的人品、操守和人格魅力均属人中龙凤。在晚清时期,我们很难见到像曾国藩这样严于律己的人。更难得的是,在清正廉洁的基础上,曾国藩还能在暗流涌动的官场中游刃有余,能协调好与各朝中势力的关系。

正因如此,太后才会将整个王朝的军政大权交付到此人手中。可想而知的是,若非曾公“屡败屡战”,恐怕满清早已于太平天国事件中迎来末日。

那么,曾国藩的结局是怎样的呢?

原本按照朝廷的承诺,在击败了太平军势力后,立下汗马功劳的曾国藩有资格列土封疆。然而,出尔反尔的慈禧仅赏给曾国藩一件毫无意义的黄马褂,给了他一个所谓“荣誉头衔”而已。显然,这样的结果让曾国藩的部下无法接受。

所幸,曾国藩与历史上那些黄袍加身的叛乱分子有天壤之别,而且他十分聪明。当黄马褂送到家中后,曾国藩就已意识到自己功高震主的实绩已触动了朝廷的底线。

因此,曾国藩及时响应朝廷号召,主动交付了兵权,明哲保身。原本,湘军之中有十万名精锐。曾国藩明智地响应朝廷,裁军八万,这才让清廷对其放了心。

要知道,当时曾国藩的老部下纷纷劝主子翻身做皇帝,用手里的枪杆子与朝廷平等对话。对当皇帝这一点,曾国藩有比较清醒的认识,他知道自己绝不是当皇帝的料,所以他选择了明哲保身这条路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