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化的“风月场”:元明清
到了元朝,文人们被贬低成下九流,其地位与妓女不遑多让。所以,元朝的“青楼文化”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分支:
一种是将青楼当作污秽不堪的淫乱场所,借此抒发自己无处宣泄的心情;
二是表达出青楼存在的阴暗面,将妓女们的不幸公诸于众,从中寄托自己惨淡的命运。
大戏曲家关汉卿,塑造了一系列妓女形象,给人一种“青楼如战场”的感觉,让观者体会到风月场所中勾心斗角的氛围。当然,关汉卿作品的结局多是完美的,毕竟中国人在最悲惨的境遇下,仍对美好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求。
到了明朝这一“资本主义萌芽期”,青楼中出现了不少“暴发户”。如此一来,明朝的“青楼文化”中多了不少铜臭气。像《杜十娘》、《卖油郎》、《金瓶梅》等故事,虽然接地气,但未免太过粗俗。可以说,明朝的“青楼文化”颇具现实主义,很符合明朝商品经济的特色。
到了清朝,“青楼文化”像家常便饭一样,出现在文人圈中。除了《桃花扇》等延续历史继续美化青楼的作品之外,大量关于青楼生活的小说应运而生。此时的“青楼文化”雅俗共赏,但其中的诗味却已逐渐淡化。
到了二十世纪初,随着《九尾龟》、《海上繁花梦》等刊物的出版,“青楼文化”彻底衰败。直至此时,文人心目中的“青楼之梦”被打破,会吟诗作对、琴棋书画的风尘女子消失了。没有了诗化的风月场,不论多么专业化,都与肮脏的猪圈别无二致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