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外国人在中国当官:兼容并包
隋唐,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史中最令后人骄傲的时代了。当时的对外交通何其发达,想要去朝鲜半岛,可自长安走官道,一路通途,十分便利。若想去西域,便可通过丝绸之路,一路前往印度及阿拉伯世界。至于海路,亦不比陆路逊色,登州、扬州两地都可通往日本。
登州,就是现在的蓬莱。早年韩国人与我国套近乎时,就说过这样的一句话:中韩两个国家之间仅隔着浅浅的一层海,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,韩国人都能听到登州传来公鸡的报晓声。其实,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,这就是韩国人在异想天开。不知是什么公鸡,叫声竟能从山东传到遥远的朝鲜半岛。唯一一种合理的解释,就是韩国人在和我们套磁。
唐朝政府采取了兼容并包的对外政策,鼓励外国人来到中国做生意,还为他们提供了临时或长期的居留权。当时的外国人,不但可以免护照住在中国,还能与中国人通婚,在朝廷入仕也不受限制。唐朝最强大的时候,在朝廷领俸禄的外国人足有三千人,和三千后宫佳丽的数量差不多。
在中国的许多朝代,也有外国人当官的例子,只不过,这些外国人所担任的职务远无法与唐朝外籍官员相提并论。据记载,有唐一朝,先后有波斯人、伊朗人当过宰相,高丽人担任过大将军(高仙芝)。当然,当时的高丽民族属于“中华民族”,并不算外族。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的韩国反倒不承认那段唐朝与高丽之间的藩属关系了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