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中后期的选官制度:烂到了骨子里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5

ce50fc5d988eb2077997f2b8d97fbc06.jpg

明朝中后期结党营私、卖官鬻爵的现象屡见不鲜。礼部靠科举赚取暴利,吏部靠官员选调发财,文武百官对这种现象早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朝中有阉党王振操纵群臣,连于谦这样的能臣都被打入死牢,要不是山西、河南的老百姓请愿,恐怕于大人就要葬身于万历朝了。

严嵩之所以上位,就是因为他上供了“千辆资财”,这才顺利地爬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。严嵩当权后,为了收回这笔成本,便开始大肆卖官。严嵩被抄家之后,总共搜出三万四千两黄金,二百万两白银,其他珍宝不计其数。

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,万历皇帝是个庸君,内廷被太监把持得严严实实,外廷又有严嵩这样的高官兴风作浪。从宰辅、六部到各级官员,一条根须纠缠的利益链条就此形成,对国家的吏治造成了莫大的危害。孙丕扬所发明的抽签选官法,正是一条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良策。

相比之下,明朝的官员选拔制度比此前公道了许多。

所以,《明史》中对孙丕扬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,认为虽然这套制度的出台让吏部无法辨才选官,但却杜绝了营私舞弊的弊端。倘若没有孙丕扬,恐怕明朝的吏治将会进一步恶化。这也正是因时制宜、因事制宜的表现,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对其进行批判和评价。

孙丕扬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,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当地激进分子的严重破坏,现仅存遗迹了。

为什么说从这一历史事件上,足以看出一个王朝的荒唐呢?

一个国家,要靠抽签选官这种办法,来保证人事任命上的相对公平,足见,该政权着实已烂到了骨子里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