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中后期的选官制度:荒唐
一个王朝能荒唐到什么程度?
且来瞧瞧明朝中后期,即可从方方面面看出端倪。单拿官吏的选拔制度来说,就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地方。
万历年间,有个吏部尚书叫孙丕扬。我们知道,吏部尚书在六部长官中的地位相当高,因为他所负责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官僚场。从现在的眼光来看,吏部就相当于组织部、人事部、编办的集合体。这位身居高位的孙丕扬,开创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制度——抽签选官。
最离谱的是,这套政策一经出台,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称赞。后来到了清朝,这项制度竟被沿袭了下来,成为大清的常驻政策。
万历二十二年,孙丕扬奏疏,拟定了掣签法的章程。具体的内容,就是吏部在进行官员选拔的过程中,先将备选人的地区、官职等信息写在竹签上,然后将所有竹签放在竹签筒里。随后,所有预备役官员,在筒子里进行抽签。
运气好的,能在富庶的地区担任要职;运气糟的,就只能在鸟不拉屎的地方当芝麻官。这种制度,就是不论能力高低,就职全靠运气。明清交替完毕后,清朝的统治者沿袭了这一制度,一旦有地方官外调,一律遵循掣签法,靠抽签来决定任职的地区和官职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