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中后期的选官制度:蒙羞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5

722040956a55d54fd46a6018ff9134db.jpg

制定了掣签法的大臣,脑子里有多少水分?

仔细翻翻史料,事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。《明史》中白纸黑字地记载着孙丕扬的生平履历,从他的政绩来看这个官员曾担任过刑部尚书。不论是刑部还是吏部,都是要害部门,能够在“七十有八”的年龄仍“白首趋朝”,可见这老倌非但官运亨通,能力也是不错的。据记载,孙丕扬在担任吏部尚书的过程中,刚正不阿,没有一个投机分子能从他这走后门。

既是如此,他为什么要发明抽签选官这种让自己身后名蒙羞的制度呢?

这还要从宦官专权的历史背景谈起。万历朝后期,宦官权倾朝野,太监们的魔爪已伸向外廷,影响到官员的任免中。但凡要害岗位,几乎都是由宦官确定的人选霸占。显然,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,用不了多久朝野上下就遍布宦党了。孙丕扬想要打破这种状况,能够凭借的方式只有更改选拔制度,也就是发明掣签法。

可以说,孙丕扬的这一决定是相当无奈的,他不想与阉党沆瀣一气,又生怕得罪权倾朝野的太监。所以,只能用这种方式让官吏的选拔相对“公平公正”。一切外放的官员,全凭运气进行选调,这总好过让那些阉党指派的人手身居要职。据说,孙丕扬制定了这一政策后,人们都说这吏部尚书办事公道。从这一现象的背后,我们就能看到万历朝着实已烂到了骨子里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