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的外语学:马戛尔尼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4

6afc0905cb649e57b3a0b257531ad209.jpg

自满清入关以后,满族皇帝便时常以“天朝上国”的角度观察世界,所以清朝的闭关锁国是大势所趋。

实际上,满清固守自封的命运并非注定,上天曾给予封建的东方古国崛起的机会。乾隆年间,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伯爵出使中国,向乾隆帝提出两国通商。遗憾的是,在当时没有一位朝臣能够看出东西方互通商贸意味着什么,所以马戛尔尼在大臣们的鄙夷声中悻悻而归。

在临走之前,马戛尔尼对大清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:

“中国在此前的一个半世纪里,从未出现过进步和改善。东方文明并没有前进的趋势,反而倒退了。当欧洲已经开始在科学和艺术领域齐头并进时,曾在各个领域领先全球的中国人正在沦为半野蛮人。最终,东方古国将会回到贫穷与野蛮的社会状态。”

虽然,这句话尖锐且刺耳,但历史证明马戛尔尼所言非虚。

仅五十年后,英国人凭借船坚炮利打赢了鸦片战争,用暴力手段敲开了中国的大门。虽然马戛尔尼没能将欧洲的商品和文化送往中国,但战争却使资本和货物像水一样灌入东方。伴随着强制性的经济、文化输入,英语成了当时中国政商人士不得不学习的一门语言。即便是皇帝,也不得不被迫学习来自“蛮夷”之地的欧洲话。

那么,清朝总共有多少皇帝学习过外语呢?

三位。

第一位是亲手缔造“康乾盛世”的康熙帝;

第二位是被慈禧钳制一生的光绪皇帝;

最后一位则是清统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清逊帝溥仪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