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的刑罚:“流刑”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5

ea66a098751c985ab81a4acedff09580.jpg

“流刑”是一种比徒刑更轻的刑罚,这里面的“流”有“流放”的意思。

所谓“流刑”,就是将犯人押送到边疆或未经开发的地方,禁止他们回到原籍。被流放的罪犯,往往成为移民边疆的常住人口,支援边疆建设。古代的开发效率低下,所以全国各地未经开发的荒区相当多,发配到这些地方进行建设工作,既可以让囚犯体验艰苦的日子,意识到生命的可贵,也能避免他们继续犯罪——在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,想犯罪都不知从何犯起。

《水浒传》里高俅在发迹之前,就曾因为教唆公子哥而被判处流刑,被送到边疆充当苦役好几年。宋代实行的是募兵制,所以在一些兵员匮乏的特殊时期,流刑犯也会被发配到军营中服役。身强力壮的,会成为配军;身体瘦小的,从事一些杂役工作。发配军营的流刑犯,统称为充军。

流刑根据刑期总共可分为三种,分别为一年、两年和三年。流刑的距离,有千里、两千里、三千里三种。时间和距离加在一块,总共可将流刑分为九个等级。当然,流刑的时间和发配的地点,存在许多可容“暗箱操作”的地方。

武松犯了罪,被发配两千里,服刑的地点是孟州。从地图上来看,孟州在河南洛阳东一百多里(并非山西省的孟县)。武松从恩州到孟州,要走的路还不到一千里。显而易见的是,在处理武松一案时,府尹已经法外容情,给他减轻了罪行。

后来,武松还遇到了施恩,在牢城里过了一段逍遥快活的时光,有酒有肉好不快哉。不得不说,相比于吃了好几个月苦的林冲,武松服刑时的日子过得安逸多了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