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侠小说:大侠行走江湖的钱财从哪里来?(四)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2

b9a2f1cb6b7361246e6e86a45159f61a.jpg

那么,在真实的历史上,学习功夫是否需要钱财来支撑呢?

答案是一定的。

还是那句话,穷文富武,放之四海而皆准。

武周时期,女皇帝武则天开设了武举考试。这项考试与科举对标,是专门用来选拔武官的。到了清朝,武举也被改成武科,但考试的内容依旧大同小异。根据每个朝代对文官武将的重视程度不同,武举的含金量也在浮动。

总体而言,能够在武举考试中凭借真本事脱颖而出的考生,都是江湖上一等一的角色。通过查阅文献,我们能够得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。超过九成的武举人甚至是武状元,他们的祖辈都是江南人士,或是山西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
这不难理解,想要学得一身精妙的武功,除了要花大价钱聘请一位靠谱的老师之外,还得准备充足的财富应对开销。

商人与我国古代无数的发展,是相当密切的。以山西的商人为例,晋商做生意时,往往需要两地或多地周转,向千里之外输送货物。在法治不健全且没有公路摄像头的古代,商人们经常会遭遇各种意外。哪个山头的山大王缺钱了,这些商人便成了宰割的目标。

所以,晋商向来重视武林中人,他们往往会斥巨资培养练家子保驾护航。当然,聘请来的外人,使用起来远不如自己人放心。所以很多晋商本身就是习练武功的江湖中人,他们的子弟亦是自幼接受培养的武林俊杰。这一点,倒是和小说中的描述差不多。

嘉靖三十三年,日本倭寇进犯中原,为了抵御倭寇入侵,山西和陕西的商会挑选了五百名商兵,协助官兵铲除倭寇。隆庆年间,倭寇流窜到江苏一带,又是出身山西陕西的商兵“协力御之”。虽然这些商兵不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士兵,但他们大多武功高超对付倭寇游刃有余。

所以说,我们虽然很少见到小说里的主人公为金钱劳心,但这只是作者隐去了练家子们金钱的来路。想要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,空有一身理想是远远不足的,必须得以财富来保驾护航。

正所谓“一分钱难倒英雄汉”,大侠们动辄在酒肆里十斤肥牛十斤美酒地享受人生,如果赚不来足够的银子,难不成他们要喝西北风吗?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