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生育政策“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”:东周
几千年前,若对春秋列国的诸侯说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”这句话,多半会遭到鄙夷。在长久以来,旧中国都是以农耕作为主导的,科学技术别说是发展了,连概念都没有形成。在这种情况下,人越多就意味着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,产出更多的粮食,进而制造财富。
除此之外,古代的中国战乱频发,那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杀伤力巨大的热武器制导系统,所以决定战争的直接因素,便是人口。人多,就能产粮食;人多,就能打胜仗,这是古代王朝发展的铁则。所以在研究古代王朝时,我们往往会用人口数量作为硬性指标。
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,东周时期中国的人口常年处于一千万的水平线上。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时,这个数字才勉强翻倍,上涨到两千万人。我们知道,不论是春秋还是战国,当时的东周战乱频发,几乎每年都要打仗,动辄都要死伤十几万人。
可即便如此,为什么东周发展至秦朝时人口不减反增呢?
这就是因为,东周的许多诸侯,都采取了增长人口的相应政策。这些政策贯彻落实得最好的,莫过于越国。
东周时期吴越争霸,越国为什么赢了?因为勾践卧薪尝胆。但事实证明,凡事光有决心是不够的,还得靠行之有效的富国强兵政策。勾践卧薪尝胆,得出一个结论,那就是“计划生育”才是强国的不二方针。这里的“计划生育”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贯彻的计划生育有本质区别,新社会的计划是“一家一个孩”,越国的计划则是“能生多少生多少”。
为了鼓励老百姓多生孩子,越王勾践制订了一系列政策。当时越国的法令中就有这样一条:
“令壮者无娶老妇,令老者无娶壮妻。女子十七不嫁,其父母有罪;丈夫二十不娶,其父母有罪。”
青少年男子,禁止娶年纪比较大的女人;过了优生优育年龄的老男人,也不许娶年轻的姑娘。尽可能地让生育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。如果女孩过了十七岁还没出阁,那么她的父母便要因此获罪。
除了这一条目之外,越国政府还制订了不少奖励措施:
“将免者以告,公令医者守之。生丈夫,二壶酒,一犬;生女子,二壶酒,一豚。生三子,公与之母;生二子,公与之食。”
有产妇即将分娩,那么政府会派遣最专业的妇产科医生提供全方位服务。如果产妇生了小男孩,那么这家就能领取到两壶酒和一条狗的奖励;倘若产妇生的是女孩,那么便能得到两壶酒和一口猪羔。如果产妇比较“给力”,一胎生了两个孩子,那么政府便会提供供养母子的粮食。如果产妇生了三个孩子,那么政府会配给专业的奶妈,帮助母亲喂养孩子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