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蛊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?:畜蛊
那么,什么是“畜蛊”呢?
蛊这个字,我们在志怪小说中看到的比较多。殷墟甲骨文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,已对蛊毒的制作,作了 象形的“图示”,即:在一“皿”形容器中放有多种毒虫。一般来说,西南地区的畜蛊者往往会抓来许多种毒虫,让毒虫相互噬咬,最后活下来的毒虫毒性最强,是为蛊。
不过,在古汉语字典中,蛊的原始意义并不是这样的。在很早以前,“蛊”代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。人类或动物在死亡之后,身体会腐朽生虫。人们看到蛆虫从尸体里爬出来以后,便认为这是因为身体中存在“蛊”的缘故。所以,古人所理解的“蛊”,便是体内的虫子。
古人的眼界见识有限,加上从前有许多巫医坑蒙拐骗牵强附会,所以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疑难杂症被与“蛊”这种东西联系起来,人人谈蛊而色变。巫蛊之术,向来是古代皇宫中的禁语。如西汉武帝时期,大奸臣江充迫害太子,称武帝患病是太子以巫蛊作祟所致,以至于包括太子在内的上万名无辜人士惨遭迫害。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,在很久之前“蛊”是一种封建迷信的产物,是世界上并不存在的玩意。到了后来,蛊的意思又发生了变化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
“取百虫入瓮中,经年开之,必有一虫尽食诸虫,即此名为蛊。”
这里的“蛊”,与现代意义的“蛊”已经大同小异了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