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安门匾额上为何有“天安之门”(三)
由于当时的清朝皇室与蒙古通婚,所以清宫中有不少蒙古后妃,因此一些匾额也配上了蒙文翻译。随着清统在中原的地位趋向稳固,为了削弱其他少数民族的力量,不知从何时开始皇宫中的匾额不再配蒙文,而是仅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,天安门上的匾额也不例外。
经过这次变化,天安门匾额上的字体只剩两种。
由于两体文字更加节省空间,所以经过这次修改后匾额上的文字变得更大。此后,天安门匾额上的汉文不再采用篆体书写,而是用普及度更高的楷书。相比于此前的天安门匾额,“天”字的宽度从二十厘米增加到三十八厘米,几乎扩大了一倍。
武昌起义让清统土崩瓦解,北洋政府接手紫禁城后,将故宫三大殿以南的文华殿、武英殿、午门、端门、太庙、社稷坛的所有匾额全部进行改造,满文部分均被剔除,只留汉文居中书写。所以,我们前往故宫游览时,才会发现这样的情况:
——故宫外廷的匾额是由汉文书写的,内廷的匾额则是“满汉合璧”的。
天安门属外廷,因此天安门上的匾额也经过了同样的变更。这块匾额被修改成汉文居中书写后,一直被挂到开国前夕,直到被国徽取代。由此看来,从顺治八年翻修承安门并挂匾开始,直到1949年该匾额被国徽取代,虽这块匾额上的文字几经变动,但它还是在天安门城楼上挂了近三百年。可以说,这块匾额见证了由封建王朝到现代社会的变迁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