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纣王之殇到秦始皇殉葬的历史:秦武公
在奴隶社会中,奴隶主对奴隶有着绝对的生杀大权,奴隶主死后,拽上几个奴隶到另一个世界伺候自己,那是相当正常的做法。后来,随着文明的进步,大家逐渐意识到“人殉”太过残暴,不符合君主以“仁义”治天下百姓的信条。
于是,他们就想到了一个替代的办法——“俑殉”。
说到“俑殉”,很多人自动联想到了秦始皇陵的兵马俑,这明明就是一个两千年前的艺术集中展示,恢弘的场面似乎瞬间将人带入了金戈铁马的时代。从周朝开始,“人殉”制度就已经逐渐被废除了。因此,在人们看来,到了秦始皇时期,“俑殉”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。
不过,历史反复证明,总有人舍不得扔掉那些“丑陋”的东西,就比如秦始皇的祖先——秦武公,春秋时期秦国第5任国君(前697年—前678年)。中国历史上,最不缺的就是宫廷政变,动辄就是某国公子跑到它国,在他人的支持下重新回国争夺王位。那时的秦国很乱,太子、年幼的国君连番被一些实权派人物废除,最后就轮到了秦武公。
秦武公的人生算是大起大落再大起,他原本是一朝太子,结果,秦宪公一死,不仅没人支持他,还将他给废了。当时,大庶长弗忌、威垒和三父废掉了秦武公,拥立秦出子为国君。不过,转了一圈后,王位还是到了他的手中。公元前698年,三父等人共同合谋派人暗杀了秦出子,重新拥立秦武公为国君。
估计,秦武公经历了人生起落后,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就变了。
秦武公在位的时间不长不短,整整20年,虽然没有太大的政绩,但是为了巩固统治,他的手法很是粗暴,死后更是采用了“人殉”。
《秦本纪》给出了一个数据:
“从死者六十六人。”
于是,他的后人继续继承发扬,秦缪公死后,“从死者百七十七人”。其实,这也可以理解,但让大家意外的是,“从死者”的名单中居然有三位名声不错的良臣,这是怎么回事?于是,此事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,难不成他们还需要到另一世界给秦缪公出谋划策?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