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时的“斋戒铜人”:警示
祭天,在古时可是一件大事,那具体开始于何时的呢?从《尚书·尧典》的文字上看,帝尧时期就有了。另外,在考古中也发现,新石器时期就已有了祭祀活动。那时,大家通过这种仪式,祈求神灵庇佑,保佑来年风调雨顺,粮食丰收,无病无灾等。
到了朱元璋时期,祭天有了创新,多了一个斋戒铜人。其实,朱元璋能当上皇帝,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草根逆袭的案例,因为,朱元璋很得意这个结果,所以,每年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祭天大典,自然是感谢上天对自己的恩眷,同时也会祈求上天庇佑朱家天下。
其实,朱元璋对于祭天一事是相当虔诚的,他于公元1369年(洪武二年)让大学士朱升撰写了篇《斋戒文》:
“凡祭祀先斋戒而后可以感通神明,戒者禁止其外,斋者整齐其内。沐浴更衣出宿外舍,不饮酒,不茹荤,不问疾,不吊丧,不听乐,不理刑名,此则戒也;专一其心,严畏谨慎,不思他事惟思所祭之神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,精白一诚,无须臾间,此则戒也。大祀斋戒七日,中祀斋戒五日。”
可见,其是对斋戒的含义及斋戒之期提出了新的看法,只有戒酒、戒荤、不看病、不听音乐等,才能保证自己的心思完全在祭天典礼上。只有这样,才能“专一其心,严畏谨慎,不思他事惟思所祭之神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”。
当时,此文进献给朱元璋之后,他认为:“帝戒之期日久,容易让人产生懈怠。”最终定为不论大、中之祀,一律将斋戒之期定为三天。
与此同时,朱元璋觉得要戒了外界的一切干扰,才能真正地做到“务致精专”。之后,过了一年,朱元璋下令铸了一个铜人,其理由是:人的心思是变化的,得有个“人”来警示自己。
于是,礼部造出了一个高一尺五寸的铜人,在祭祀前三天放于斋所,后来,这就成了明清皇家祭天时的一个固定制度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