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明”的由来:中国文化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4-02

d9bd4513eac0a57d026c83620bde3a9c.jpg

不要说外国人,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中文不好学。这些表意的方块字,经过千年的“进化”,让其不仅仅是拥有博大精深的内涵,更是成为了历史的一种载体,可以从中一窥古人用字的讲究。但若是单从字的本身去解读一些现象,没准就会跑到岔道上。

历史上的文字狱不胜枚举以清朝最盛,厉害到一般人都忽略了其它朝代的此类现象。更奇葩的是,满人对文字的忌惮已经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程度,连“明”字都要用“眀”来代替。但是,要知道在一般人的认知中,“日”“月”结合才谓之“明”。

其实,满清皇帝也是如此认为,于是,在该用“明”字的地方,都用“眀”替换。此心思自然不难猜想:前任王朝是“明”,但却被我们满人给取代了。所以,只能满清政府像日月一般,光辉永照,光芒长存,导致“明”少了个“日”,成了“目”。

当然,这样的做法只能证明满人真的不了解中国文化。

中文的奥妙,就藏在了这一个个字里,若是“望文生义”,倒是丢掉了很多精粹。不过,随着时代的进步,很多字又会被赋予新的内涵,就如这“囧”,现今的它更是被赋予“郁闷、悲伤、无奈、尴尬、困窘”之意。没准再过些时日,“眀”字又会以另一个意思和大家相会。

“明”字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运用和含义,不仅强调了明亮、清晰的意义,还常用于形容圣明、明智等高贵品质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