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一些“奇葩”制度:官僚制度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18

bf4e073e9410ae7da39f8b334dc4af84.jpg

我们生活在法制健全的社会,所以当现代人回溯历史上的王朝时,往往会从古代国策中发现许多“奇葩”的制度。

《明史讲义》记载,洪武十四年朱元璋颁布了这样的政策:平民百姓,可以穿着细纱,商人则禁止穿纱,只能穿布衣裳。倘若亲属中有人从事商业活动,那么,同样禁止穿着纱料的衣物。这项规定读起来着实有些滑稽,谁能想到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也会想到这么脑瘫的规定。

平民百姓大多务农,或者从事其他体力劳动,难不成让他们穿细纱衣服去工作吗?更何况,细纱可不是什么便宜的东西,只有商人有实力去消费,老百姓是决计买不起这种昂贵的衣料的。朱元璋的政策,已将商人“有钱不能消费”,发展至鼓励农民消费了,农民买细纱的钱,难道由朝廷来出吗?

东汉时期的奇葩政策,主要见于官僚制度中。《资治通鉴》记载,“清河相叔孙光坐臧抵罪,遂增禁锢二世”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如果有朝廷命官伸手捞钱,被监察官员抓了现行,那么不但该官员要受到惩罚,他的儿子还会被判处连坐,与老爹一块挨罚。这种连坐制度,虽然有效打击了当时的贪腐现象,但也让不少无辜的青年人替父亲背了黑锅,丝毫没有人情味。

公元121年,情况终于有了改观。“居延都尉范复犯臧罪,朝廷欲依光比”,刚刚上任的太尉刘恺是个通情达理的大臣,他认为“春秋之义,善善及子孙,恶恶止其身,所以进人于善也”。正所谓祸不及妻儿,贪官本人犯下重罪,为什么要让他的子孙承担责任呢?刘恺的观点得到其他同僚的认同,在大家的集体请议下,这项不合理的连坐制度也被废黜了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