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世219年的辽国,怎么突然就亡国了:辽朝僧人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2

8bc992a315536f3ca8ad53e24671eb90.jpg

辽朝僧人的生活环境是相当优越的,他们根本无需为金钱发愁。尤其是那些香火鼎盛的佛寺,称之为富可敌国都不为过。辽道宗末年,国库捉襟见肘,连朝廷的日常开销都无法满足。值此之际,有许多僧院自发地向国家进行捐献,出资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。

除了无与伦比的社会地位之外,辽代的僧人亦享受着崇高的政治地位。辽代僧人所享有的诸多特权,是历来汉地僧人不曾享有的。类比起来,只有蒙元时期的喇嘛教僧人得到过这样的荣宠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,有许多老百姓心甘情愿地剃度出家,享受官方特许的权益。

辽道宗时期,寺院长老渡化僧尼无数,出家人的数量急速增长。根据史学界研究的资料可知,辽朝的总人口(辽道宗时期)约为一千万,其中,僧侣的人数足有三万六千人。或许这一数据还不够直观,我们不妨拿同时期的北宋进行比较。

宋真宗天禧五年,北宋的僧侣数量达到巅峰,而北宋的僧侣数量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,仅为辽朝僧侣比的三分之一。即便是在大辽全民崇佛的背景下,亦有不少有识之士看出此中隐患,认为僧侣的极具增长已经成为社会问题,对于国家财政而言是巨大的压力。

苏辙曾为北宋出使大辽,在辽朝目睹僧侣泛滥的苏澈对此现象有这样的看法:“契丹之人,缘此诵经念佛,杀心稍悛。此盖北界之巨蠹,而中朝之利也。”苏辙的这段话,使许多后世学者认为辽朝之所以走向抚摸,完全是因为社会在佛教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失去了尚武精神,进而国势一蹶不振。

更有甚者,认为辽国之所以败给靠两千五百人起家的女真,就是因为佛教的消极影响。类似的观点,在辽国覆灭后逐渐兴起。

金末元初,社会中流行着“辽以释废,金以儒亡”的基调。1247年,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了金朝遗臣张德辉,询问他对“辽以释废,金以儒亡”的看法。对此,张德辉认为“金以儒亡”所言不实,但对“辽以释废”的说法却不予置评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