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尹嘉铨案:杀身之祸
尹嘉铨是清朝时期极具盛名的道学家,他家中的珍藏远非一般人能比,而且尹嘉铨一生著述的数量也极多。尹嘉铨亲自编撰的书,就超过了八十部,加上他作序或注解的作品,总共能超过九十种。然而,在尹嘉铨被打入刑部后,他留下的这些文字都成了刑部检阅的重点内容。经一番检查后,尹嘉铨的文字中总共被查出一百三十多处“忤逆文字”。
更严重的是,在《名臣言行录》这部尹嘉铨的“大作”中,查出了“古稀老人”四字。要知道,乾隆在七十岁时亲自写了一首御诗,将自己称作“古稀”,还命人打造了一方有“古稀老人”字样的大印。从这以后,再无文人敢用“古稀老人”四字,尹嘉铨的行为无疑犯了乾隆的忌讳。就这样,想要为父亲求个谥号博得美名的尹嘉铨,稀里糊涂地被卷入到“古稀案”中。
尹嘉铨当了一辈子官,虽然没混到位极人臣的地步,但他已贵为大理寺卿。按理说,混到这个地步,能风风光光地退休,告老还乡,总该满足。可惜,这世界上总有些人不甘心功成身退,功利心使他们根本无法满足。在古代的官僚制度中,这种人比比皆是。寒门学子没钱没名的时候,物欲与权欲极其强烈,得到了功名后,物欲与权欲非但没有减少,反而与日俱增。等到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,权欲和物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后,便又想着为自己博得身后名。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,对名望的渴求达到巅峰。
尹嘉铨就是这样的人,他之所以面临杀身之祸,完全是因为他无法扼制住“求名”的欲望。尹嘉铨被押赴京城,先后被审讯了十七次。在审讯的过程中,主审官多次羞辱他,将他强娶烈女这件事无限放大,大书特书,公诸于众。受到舆论抨击的尹嘉铨,跪在大堂上把自己的脸都打肿了,一边打一边骂自己是假道学的败类,是欺世盗名的文人。就这样,一个在前半生享誉盛名的学者,到了退休时晚节不保,为了所谓“美名”身陷囹圄,成为一文不值的臭虫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