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三块“无字碑”:革命家孙文
古代的文坛巨匠,在生前都曾为故人写过不少墓志铭,其中的佳作着实有不少。例如大诗人韩愈,一生就曾写过十余篇墓志铭。由此可见,故人对自己的“身后名”十分重视。然而,有三位古人在身故后,其墓志铭竟是一片空白。
空白的墓碑上没有任何字迹,反倒使这三座“无字碑”成了史上最特别的墓碑。
第三个:革命家孙文的无字碑。
作为革命工作的先驱,孙中山先生的功劳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。若非孙文横空出世,恐怕腐朽的封建统治还要奴役人民很长一段时间。
不同于古代改朝换代的开国皇帝,孙中山先生是一位开创新局面的领导人,而非统治者。他为人民打造了平等和谐的国家,而不是皇权至上的政权。
按理说,先生百年之后,为其撰写一块功德碑,毫不为过。然而,这件理所应当的事,却一再受到阻挠,一波三折,最终竟未能成事。
孙文先生离世之初,民国政府开始探讨为其撰写墓志的事宜。起初,民国政府决定由胡汉民、汪精卫等人各写一篇墓志,从中选一篇评价最中肯,最能概括先生生平功绩的文章作墓志。不过,民国政府的这一建议,遭到许多人的反对。
大家一致认为,应该由国学底蕴深厚,且与孙文先生私交匪浅的章太炎先生撰写墓志。连章太炎先生本人都曾明言:“论与中山先生友谊之深、互知之深,其墓志铭唯我能胜,也只有我有资格写,我欲为中山先生做墓志铭。”
既然是众望所归,章先生本人又很乐于做这件事,所以结果自然是由章太炎来作《祭孙公文》。章太炎先生的文笔不俗,写出来的文章深得众人嘉许。事已至此,撰写墓志一事水到渠成,为何这篇墓志没有被篆刻到孙文先生的墓碑上呢?
原来,当时大家集体推举章太炎先生撰写墓志,竟招致蒋介石的不满。蒋介石认为,该由“自己人”来撰写墓志,毕竟这样能捞取政治资本,增加声望。在章太炎先生写好墓志铭后,蒋介石耿耿于怀,他打着“中山陵建筑总监”的旗号,拒绝将《祭孙公文》刻在墓碑上。
所以,中山陵竣工以后,虽然碑亭、石碑一应俱全,但石碑上却空无一字。这样一位伟人,在身故后竟竟无墓志,未免有些不成体统。不得已之下,只能在亭子里篆“天下为公”四个大字,为孙文先生的一生做出总结。
或许是天意所致,后人发现没有墓志铭的石碑,或许更能代表先生的人生伟业。先生之功,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表达清楚的?所以,没有墓志的石碑反倒让人觉得“无字胜有字”。先生的墓志在哪里?在普天下亿万黎民的心中,这份特殊的墓志永远不会被岁月消磨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