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童李贺:被“避讳”之风耽误了一辈子(二)
元和二年,十八岁的李贺来到考场上,成功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,来到京城参加京城进士考试。
面对考试,李贺游刃有余,李家皆认为李贺非常有希望金榜题名,对其寄予厚望。此时的李贺,才名已远播大江南北,所有参加考试的读书人都知道有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名叫李贺。正所谓“人怕出名猪怕壮”,李贺及第的可能性越大,同期的考生便越嫉妒。
有些竞争者,为了解决掉李贺这个障碍,在“避讳”上大做文章,利用舆论妖言惑众。“旋有与贺争名者毁之曰:‘父名晋肃,子不得举进士。”原来,有心人特地调查了李贺父亲名晋肃,李贺父亲名字里的“晋”字与进士的“进”字同音。
于是,这群人称李贺应避讳父亲之名,不能参加进士考试。
虽说在秦始皇之后,“避讳”的风气越来越盛。不过,唐太宗比较开明,他登基后并没对避讳一说当回事。
可惜的是,李世民过世后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唐高宗时期,“避讳”之风再度盛行,一时间数不清的大臣和百姓为了避讳而改名,就连朝廷的“民部”也因要避讳李世民之名而改为“户部”。唐高宗以后,“避讳”的势头逐渐扩展。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,唐朝时期李世民为了广开选士之路,特开了进士科。当时的寒门学子,只要能登科,即可跻身仕途。
在当时,几乎每个读书人都将登科入仕作为毕生目标。因此,进士之争十分激烈。有些竞争者,为了除掉对手,往往会不择手段。关于李贺的传言传遍全国,所有人都认为李贺即便参加科举,考官也会将其除名,甚至李贺还会因参加考试而招致杀身之祸。当时,有不少人登门拜访李贺,劝他放弃考试,免得招致横祸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