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王朝的火器技术:走向落寞
“明朝火器领先世界一百年!”这是一段令明粉引以为傲的历史。出于对明史的拥护,少有明粉会给这句话加上一个时间范围,而常以“满清误我三百年”来加以掩饰,可明朝火器真的只是因为统治者更替后,其地位由“国之重器”转为“奇技淫巧”而走向衰落的吗?
恐怕不是,据《明世宗实录》中记载:“都御史汪鋐奏:先在广东,亲见佛朗机铳,致远克敌,屡奏奇功,请如式制造。”明朝中后期,已开始大量仿造诸如“佛郎机”、“红衣大炮”这样的舶来品。
可见辉煌一时的明火器之没落,远远早于明王朝之衰败。
“一碗酸辣汤,耳闻口讲的,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。”《皇明经世文编》中专业玩儿枪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曾道:“北方遇敌,惟有快枪一种,人执一件,但成造本拙,工尤粗恶,身短体薄,腹中斜曲,口面大小全无定制,不堪击敌。”
可见到明中期,火器质量已经差到让戚将军丧心病狂的地步,到了明朝末期,被明军广泛使用的火器如“鸟嘴铳”、“大西洋铳”等,几乎全都是舶来品或仿制品,而仿制品又不得其精髓,难用至极。
在16世纪,欧洲地区开始使用轻型机器,并精益求精,研发出一系列工艺技术,经过不断的改良,最终西方的火器技术迎来蓬勃发展期。
而此时的明朝却由于思想理念的限制,忽略了技术的突破和革新,致使火器工艺技术的演变速度极为缓慢,最终只能仿制欧洲火器。
且由于明朝的军工技术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,其发明和创造并不能得到社会上流阶层的认同,常常被称为“奇淫技巧”,受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,这些底层的工匠们的生产积极性并不高,只把这门手艺作为谋生之路,并不注重在技术上的创新,在各种因素下,明朝的火气技术逐渐走向没落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