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自宋朝代之后,就逐渐丧失了该有的血性:“精神”衰落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01

83041143afc52792ba39b22c6832f917.jpg

赵匡胤统治时期,“终生不杀士”,这意味着什么?每个读书人,均被老赵颁发了一块“免死金牌”。至于武士,根本没有这待遇,还总被老赵“杯酒释兵权”。

诚然,在未来的岁月里,无数读书人感叹赵匡胤的仁德之举。殊不知,正是这位对读书人推崇备至的宽仁皇帝,开了“崇文抑武”的先河。这种国策,直接导致宋军战斗力逐日下降。

在宋代以前,虽然中原王朝曾经历过“五胡乱华”的屈辱,但中原王朝从未全境沦陷过。

我们必须承认,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,决定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。但是,农耕文明真的无法抗衡游牧文明吗?

绝非如此。

汉唐的强盛告诉我们,游牧民族虽强,但还不足以征服整个华夏民族。

可能有朋友会反驳,虽然赵匡胤开了“抑武”的先河,可两宋时期仍有那么多“笑谈渴饮匈奴血”的民族英雄,在对外战争中亦不乏闪光点,这又该作何解释呢?

笔者认为,赵匡胤之“抑武”,并不是将所有武将一竿子打死,而是逐步唱衰宋军。故此,两宋时期出现了那么多民族英雄,都没能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。

宋朝的军事实力减弱,是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。而且,宋朝军事衰落并不是因为“兵道”衰落,而是因为“精神”衰落。所以,北宋尚可与北方民族分庭抗礼,到了南宋时期宋朝的对外战争鲜有胜绩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