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拟和现实的剧本元曲:人生的悲欢离合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4-15

4fb0498f0559aa963befb598cca99080.jpg

很多人认为元曲就是元杂剧,其实,元杂剧只是元曲的一部分,另一部分是元代散曲。在元代,不叫散曲,名曰“乐府”。秦代设立了专管音乐的部门,汉代沿袭旧制,汉武帝时期,正式成立相关部门“乐府”,负责收集编撰民间音乐。

汉魏六朝就是以乐府民歌著称的,到了元代,“乐府”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。在明人朱有墩的《诚斋乐府》中,首先提到了“散曲”这种说法,这里的“散曲”只专指“小令”。明代中期以后,“套数”也纳入到了“散曲”之中。

不过,散曲作为一种文体概念被最终确定,应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,学者将“小令”和“套数”都视作为“散曲”。

从唐诗到宋词,风格转变并没有那么撕裂,为何到了元代,“文风”如此泼辣了,读来更多的则是畅快淋漓。有元一代,可以说是读书人的黑暗时期,汉人的地位一下子被踩到了尘埃,读了书没活干,那就写文呗。这时候,写文已经不再是取悦自己的心情,而是要“迎合”这个时代了,笔端直接指向社会的种种不是,如:《窦娥冤》就是其中之一。

而惊艳了岁月的元曲,当属那些描写爱情的作品。如:《倩女离魂》,它取材于唐代的《离魂记》,面对母亲定下的规矩“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”,张倩女忧心忡忡,恍惚中灵魂跑出了身体去追赶王生,王生却是“不屑”她的这种“主动”,一本正经地说:“你私自前来,太有伤风化。”这话真的很有杀伤力,等于直接说倩女不自重。

但是,倩女很勇敢,我真心表达对情郎的爱意有错吗?她毫无顾忌地告诉王生:“我本真情非为相吓,已主定心猿意马。”显然,既渴求爱情婚姻,又面对礼教禁锢,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的真实处境。她们唯有在非常的情况下,才能挣脱束缚,实现自己的理想。而一旦“灵魂出窍”,精神获得自由,她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,敢作敢为。

在这里,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,寄寓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;至于倩女在家中的病躯,那种幽怨悱恻,凄凄楚楚,正体现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