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“冰床”:交通工具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6

a779a20ba5246621f4fa38d364996b82.jpg

提到“冰床”,大家一定会想到《神雕侠侣》小说里的寒玉床。最近读了一些文献,发现我国古代的确有冰床。不过,真实的冰床并不是用来睡觉的,而是一种交通工具。

对于南方的朋友来说,湖泊结冰的景色一定不常见。在北方,长期零度以下的气温足以让大多数流速缓慢的水源结上厚实的冰层,即便是人踩上去也不会出现碎裂的情况。自满清入关以来,每年冬天北京城都会有人滑冰。

当然,除了滑冰之外,冰床(又叫凌床、拖床)同样是一道冰上风景。

《京师竹枝词》有云:

城下长河冻已坚,冰床仍着缆绳牵;浑如倒拽飞鸢去,稳便江南鸭嘴船。

这首诗所表现的,就是冰床在冰面上滑行的景象。

不过,冰床流行的时间远比滑冰要早。南朝·梁·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·林钟六月》中有记载:“敬想足下藏形月府,遁迹冰床,披庄子之七篇,逍遥物外;玩老聃之两卷,恍惚怀中。”北周·庾信《寒园即目》诗中有云:“雪花深数尺,冰牀厚尺馀。”

据说,在北宋时期,沧州人就已经开始在冬天使用冰床跨越结冰的湖泽了。《梦溪笔谈》的作者沈括,生前曾多次游历沧州,亲眼目睹了冰床在河上来去自如的景象,赞叹不已。之后,他更是将这种有趣的事物写进了《梦溪笔谈》里:

“信安、沧京之间……挽车者皆衣苇袴。冬月作小坐牀,冰上拽之,谓之凌牀。”

这段文字不但为我们展现了冰床,还描述了“冰车夫”的装扮。所谓“苇袴”,便是一种外面绑满干草的裤子,有一定的取暖效果。“冰车夫”长时间在冰面上驾驶,所以这种装备能够帮助其抵御严寒。除此之外,“冰车夫”们还准备了其它保暖措施。

例如:冰床的绳子是用骆驼毛编织而成的,在冰床把手上,还绑着一层厚实的毛绒。即便空手抓上去,也不会感到冻手。宋朝时期的官员,已经开始乘坐“凌床”这种代步工具上班了。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,由于北方地区的严寒周期较长,所以皇室对冰床的兴趣日渐浓厚。

清代的统治者出身于白山黑水,来自东北的满清皇帝相当青睐冰床。不论是康熙、乾隆还是后来的慈禧太后,都喜欢在每年冬天体验一把冰床。

乾隆皇帝某次乘坐冰床过后心情愉悦,还特地为其赋诗一首:

筠冲赐宴有余闲,琼岛韶光暖镜间。尚可翠鸾轻舵试,徐过玉虹一桥弯。冻酥岸觉看波漾,春到物知听雁还。今日悦心真恰当,窗凭积素慰开颜。

与滑冰这项运动一样,乾隆将冰床定为“国俗”,向北方的老百姓推广。从这以后,冰床便成为清代“冰嬉”的一部分,成为一项深受贵族喜爱的冰上运动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