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桃花源记》细思极恐的地方:未入籍的百姓
东晋(317年-420年),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王朝。此外,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,称东晋为中晋,寓意晋室中兴之意;又有东晋统治地区的大部分在江东,古称江左,因此,历史上也以江左代指东晋。
陶渊明(365年-427年),字元亮,晚年更名潜,字渊明。别号五柳先生,私谥靖节,世称靖节先生,浔阳柴桑人。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被誉为“隐逸诗人之宗”、“田园诗派之鼻祖”,算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。
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“桃花源”的传说故事。实际上,在陶渊明所处的时代,如“桃花源”一样令人向往的安定区为数不少。
由于,东晋时期社会动荡,以世家豪族形式崛起的地主阶级开始兼并土地,建立了大量庄园。司马氏在南方被世族扶持以后,苦于无兵无钱粮,只得与世族平分天下。由此,引发了一段长达百年的“某族与马共天下”的历史。
实际上,对于东晋宗室来说,他们始终想要建立独立的军队系统和财政系统,但却遭到世族势力的掣肘无法成事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老百姓有了相当充足的开辟“安定区”的空间。
自西汉末年(王莽新朝)开始,就已经开始有中原百姓背井离乡,逃亡到相对安定的深山老林重建家园。从东汉时期的史料中,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人口减少的迹象。实际上,这些突然“人间蒸发”的人口,并不完全是死于战乱或灾荒,而是并未入籍。
那么,这些未入籍的百姓去了哪里呢?
大多去了当时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的武夷、荆州、巴蜀一带。这些流亡的百姓,来到深山老林中寻找平缓的地势,建立聚落。聚落居民推举出首领(坞主),并挑选出精壮的男丁组建私人武装,修建堡垒。在被朝廷发现后,这些坞堡的结局大抵是被朝廷招安,亦或是被官兵消灭。那些未被发现的坞堡,则继续保持着隐世和独立,不为人所知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