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的一些“奇葩”制度:门阀制度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18

80ab2182a31e6ef5f46909122c334308.jpg

我们生活在法制健全的社会,所以当现代人回溯历史上的王朝时,往往会从古代国策中发现许多“奇葩”的制度。

我们知道,科举制没有兴起的时候,门阀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。

那么,是谁将门阀制推上了巅峰呢?

孝文帝。

当时的中国战乱频发,北魏孝文帝琢磨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治国方针。以上的两项政策,便是孝文帝改革出来的,对国计民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。但是,孝文帝虽励精图治,但未免有些急于求成。上面这两项奇葩政策奏效了,也有不少为国家埋下隐患的不良政策,门第婚姻就是其中之一。

那时的中国,最显赫的家族莫过于拓跋皇族。除此之外,尚有鲜卑的八大家族与中原的崔、李、郑、卢四大家族,这些家族的实力都差不多。拓跋皇族公开鼓励鲜卑人和汉人进行通婚,但两族通婚却要受到“门当户对”的限制,是为门第婚姻。

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魏主雅重门族,以范阳卢敏、清河崔宗伯、荥阳郑羲、太原王琼四姓,衣冠所推,咸纳其女以充后宫。”

孝文帝以身作则,从自己做起,与豪门望族进行联姻。拓跋宏联姻的方式比较雷人,只要是他重视的门阀家族,他便要将这家的女儿充入后宫,提高拓跋家族与外家族的凝聚力。最奇葩的是,他觉得自己的六个弟媳身份不足,都是平民家的闺女,不够显赫。于是乎,拓跋宏要求六个弟弟将妻子降为妾媵,另娶豪门望族家的千金。

这件事在当时的舆论中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,许多老百姓都觉得拓跋宏的做法太过离谱,“诏诸王改纳室,则大悖于人伦”。可在封建的旧社会,屁民的话根本没有说服力,拓跋宏一意孤行,依旧施行了“门第婚姻”,并命令各家族上行下效。

所以,自北魏开始,中国的门阀制度被推上巅峰。后世以门品定官位的陋俗,便是从这时开始的。幸亏后来出现了科举制,否则,类似的门阀制度难免要荼毒中国千年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