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康熙能成为与秦始皇、汉武帝、唐太宗齐名的“千古一帝”?(一)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17

762a3321de783405e9c5f68361718903.jpg

对于古代的中原王朝而言,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是最严重的“外患”之一。

自周幽王时期的犬戎开始,西汉时期的匈奴、唐朝时期的突厥、明朝时期的漠北残元,这些盘踞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始终是中原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。然而,清朝皇帝康熙却利用多伦会盟,一举解决了北方草原上的外蒙古。

那么,这场多伦会盟对于满清王朝和中国历史而言,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呢?

在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整合之后,明末清初时期的蒙古民族虽已不复早年的帝国时代的强盛,但却隐隐有了复苏的迹象。当时的蒙古民族分为三个部分,分别为:漠北、漠西、漠南。1616年,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祚。在努尔哈赤崛起的过程中,建州女真通过通婚的方式笼络了蒙古科尔沁部,达成了与科尔沁部的军事合作。

爱新觉罗氏与科尔沁部的友好关系被保留下来,在皇太极继承大统之后,科尔沁部依然与大清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。顺治皇帝的生母,便是出身科尔沁的大玉儿,也就是孝庄皇太后。在蒙古帝国被明朝驱逐回北方后,大明与残元之间虽摩擦不断,但明朝始终无法剿灭蒙古帝国。帝国名义上的传人林丹汗,在后金崛起之后选择与大明合作,打击后金。

1632年,继承国祚的皇太极对林丹汗发动攻势。不敌后金的林丹汗不得不逃往青海。在此期间,皇太极缴获了属于林丹汗的“传国玉玺”,以此作为信物顺利地笼络了漠南蒙古十六部。靠着漠南蒙古的支持,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,为后续的满清帝业奠基。在皇太极时期,漠南蒙古已完全归附于大清,漠北蒙古则半臣服满清,唯独漠西蒙古没有臣服。

之后,十四岁的康熙皇帝通过扳倒鳌拜夺回政权,此时康熙要面临的首要外患便是漠西蒙古(噶尔丹)及漠北蒙古(喀尔喀)。漠北蒙古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,一为车臣汗所统辖的东部地区,二为土谢图汗统辖的中部地区,还有札萨克图汗统辖的西部地区。皇太极在位期间,漠北蒙古已向大清递交了“九白之贡”,名义上成为大清的附庸。

不过,由于噶尔丹的挑拨离间,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之间的矛盾激化,双方相互仇杀。在这起内乱中,土谢图汗杀掉了阿尔丹的弟弟多尔齐扎卜,以至于,双方结下深深的仇恨。1688年,噶尔丹率领三万名精兵强将发动东征,与沙俄兵分两路,夹击喀尔喀。

值此之际,摆在土谢图汗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:

一是投奔南下的沙俄;

一是向满清寻求帮助。

经一番深思熟虑后,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做出决定:“清朝皇帝遵奉喇嘛教,又同喀尔喀友善,投清朝!”由于噶尔丹的介入,正在与沙俄签署尼布楚条约的大清损失了相当多的领土。因此,康熙不得不将解决漠北蒙古问题提上日程。

康熙二十九年,康熙派出自己的同胞兄弟福全,率大清精兵讨伐准噶尔汗国,双方在萨里克河边展开激烈交锋。当时靠与外势力联合的准噶尔部,拥有相当多的火器。不过,在清军同仇敌忾的攻势下,准噶尔依旧落败。

此时的康熙,已基本解决三藩问题,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解决漠北蒙古问题上。公元1691年,康熙御驾出巡,亲临北境。康熙抵达多伦诺尔后,与蒙古各部首领展开会盟。整个会盟的流程,包括请罪、众议、赦免、赐宴、封赏、大阅、建寺、编旗。

顾名思义,就是解决喀尔喀两部之间的矛盾,实行大清的编旗(蒙八旗),向蒙古部落首领封爵,推行满清的法律制度,稳定漠北地区的社会秩序,巩固满清的中央集权等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