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狗肉的历史:宋代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5-03-22

a40a101c991ff5b1d9d239b89cee0adc.jpg

到了宋代,人们的口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狗肉不再是餐桌上的主流肉食。且看宋朝人的饮食笔记,以及《东京梦华录》、《梦梁录》等民俗著作,这一时期最流行的肉食是羊肉、猪肉,而狗肉已经成为一种“非主流饮食”。

北宋熙宁年间,苏东坡被任命为徐州太守。在此期间,徐州地界爆发过一场“狗肉之争”。

老苏在任上逍遥自在,与一众地方官公款吃喝,不过,席间的一道菜竟引得苏太守不适,那便是狗肉。苏东坡询问准备宴席的司法官为何要让狗肉上席,司法官解释道:“长官,现行的法律可没禁止吃狗肉。”老苏这位爱狗人士反驳道:“自古以来狗便是人类之友,孔子还曾用车篷埋葬过死狗。连一条死的狗都能得到圣人的厚葬,我们又何必去吃狗肉呢?”

《礼记·乡饮酒》有云:“烹狗于东方,乃不禁。”不过,对于宋朝的士大夫来说,虽然,吃狗并不违背礼教,但狗肉却是一种上不得席面的食物。在当时,士大夫家族的宴席上,是禁止狗肉上桌的。倘若,用狗肉招待宾客,是一种相当失礼的行为。时至今日,各地仍有“狗肉不上席”的说法,这种说法的起源便是宋代。

当然,这里的“席”所指的范围比较窄,属于上流社会的正式宴席,并不是平民百姓的餐桌。对于老百姓来说,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日常宴客,吃狗肉都是无可厚非的。宋人认为,狗肉是一种贱品,不适合登上大雅之堂。之所以时人拥有这样的认知,多半是因为“屠狗辈”带有强烈的黑道色彩。

不是有那么句俗语说“仗义每多屠狗辈,负心多是读书人”嘛,这里的“屠狗辈”泛指那些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粗人,也就是古代的流氓和混混。至于“屠狗辈”是如何与黑道混混产生联系的,倒没有学者进行过考证。上流社会与狗肉划清界限,但这丝毫不妨碍鲁智深这样的小人物一饱口福,毕竟,狗肉的味美,只有吃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