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百姓”一词最初指代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4-11-19

201812221545494063470477(1).jpg

“老百姓”是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自称,意思是自己是没有权势没有地位的平民普通人。然而,在古代,“百姓”这个词并不是普通的平民。

在战国以前的时代,“百姓”这个词指代的却是贵族。在古代,“百姓”这个词,最初是代表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,是对贵族的总称。可不是指平民老百姓。

在商代时,奴隶主是贵族,总称为“百姓”。战国以后,“百姓”是楚国对平民的通称,与“民"为同义词。之后泛指平民。

《诗经·雅·天保》中有“群黎百姓”郑玄笺:“百姓,官族姓也。”

《尚书·尧典》中的“平章百姓”,其中的“百姓”二字,指的就是贵族。

现在“百姓”这两个字,泛指国民。

因为我国奴隶社会中只有贵族有姓,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,而庶民无姓,遂以“百姓”作贵族的通称。具体来说,这个词在商指奴隶主阶级,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;有贵贱之分,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。

春秋后半期,宗族逐渐破坏,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,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,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。所以这个词也逐渐演变为泛指平民。

到了今天,“百姓”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公民,公民不仅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,更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,与旧时代的“百姓“相比,新时代的“公民”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翁!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