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稂不莠”原意是褒义词
稂是一种叫狼尾草的野草,莠是一种叫狗尾草的野草,这两种野草都是恶草,形状像禾苗,间杂在禾苗中间,夺取禾苗的养分,禾苗没有吐穗时根本无法辨别。
“良莠不齐”也是同样的意思,都是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无法分清。不过,“良莠不齐”的意思非常明白,而且从古到今的意思都是一样的,没有什么变化,“不稂不莠”可就不一样了,古时候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完全相反。
“不稂不莠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大田》:“既方既阜,既坚既好,不稂不莠,去其螟螣,及其蟊贼,无害我田稚。”此处出现了四种危害禾苗的害虫:螟、螣、蟊、贼。
《尔雅·释虫》详细解释了这四种害虫的区别:“食苗心,螟;食叶,螣;食节,贼;食根,蟊。”专食禾苗的心,螣专食禾苗的叶子,贼专食禾苗的枝干,蟊专食禾苗的根部。
这几句诗,余冠英先生的译文是:“谷粒长了谷壳,长得结实完好,没有草莠除去青虫、丝虫、蝗虫和它的同伙,别祸害我的幼禾。”在这里,“不稂不莠”是指没有尾草和狗尾草等杂草,禾苗长势良好。
可是,到了现在,人们却用“不稂不莠”来比喻没出息的人,成不了才的人,真是和原意大相径庭。
《红楼梦》第八十四回就是这个词演变后的说法:“贾政道:‘老太太的很是,但只一件,姑娘也要好,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,不然不粮不莠的,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,岂不可惜。’”
贾政的意思是说贾宝玉既不是狼尾草也不是狗尾草,不粮不莠,但是又不像正儿八经的禾苗,看不出有什么出息。
“不稂不莠”本来是一个褒义词,几经演变,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,中国文字的变迁真是今人叹为观止啊。
相关视频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