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道士的婚娶问题
在古代,孝道一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,有一句谚语说: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婚姻和子嗣对家族延续具有重要意义。虽然道士努力远离尘世,但婚姻问题仍然在道教中存在一定的复杂性。
唐代时期,道士的婚姻与戒律和俗世法规之间存在矛盾。《洞玄灵宝道学科仪》认为“男女之事为秽,且不得与女人共居”。这意味着根据宗教戒律,道士不应与普通人同居。如果有人撮合道士结婚,便会受到苦役的处罚。
因此,唐代时期并不鼓励道士结婚生子。然而,另一方面,唐代道教中兴起了孝道思想,强调关注家庭,并不反对婚姻。这导致了道士婚姻观念和禁欲观念的冲突。因此,在唐代,未婚的道士受到赞扬,但已婚的道士并不会受到过多的批评。
直到宋元时期,随着全真派道教的兴起,明确规定道士不得结婚。然而,即便如此,道士的婚姻观念依然分为两种情况。一是在成道后选择结婚生子,另一种是在结婚生子后才成为道士。
这说明在唐代社会中,无论男女,人们常常在满足父母和社会期望的情况下,完成婚姻仪式,然后追随修行的生涯理想。因此,在唐代,有许多道士拥有夫妻和子女。
这说明在唐代社会中,无论男女,人们常常在满足父母和社会期望的情况下,完成婚姻仪式,然后追随修行的生涯理想。因此,在唐代,有许多道士拥有夫妻和子女。
相关视频
↑上拉加载更多
- 友情链接:豆柴文库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 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