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人是如何造纸的

责任编辑:zongxin

来源:本站原创

2024-10-29

pexels-eva-bronzini-7964976(1).jpg

在古代,人们最早用丝绵做原料来造纸,但因为其价格昂贵,数量少,并不普及。东汉时,蔡伦改进了造纸术,他用树皮、渔网、麻头、藤皮等等原料,经过捣、烘等工艺,制造成纸,此种方法逐步在中国传开,后又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
在我国古书《天工开物》中有关于用竹子造纸的方法,步骤如下:

先是在山上将竹子砍好,然后斩成小段带回去。接着在清水池中将竹子浸泡一百日以上,去皮后进行清洗。然后准备一个大木桶,并往里面倒入石灰水,将清洗干净的竹子放入大桶中,然后再上火进行蒸煮。等蒸煮八天八夜之后,再将竹子从木桶中取出来,用器具将其捣烂,制作成纸浆,最后让纸浆覆盖在框架模型的帘子上,等经过了烘烤和晒干后,就可以得到一张张书写用的纸了。

至唐代,开始利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的竹纸,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。竹子的纤维硬、脆、易断,技术处理比较困难,用竹子造纸的成功,表明中国古代的造纸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。与此同时,还在造纸过程中加矾、加胶、涂粉、洒金、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,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。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。

汉代以后,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,但其基本步骤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。即使在现代,在湿法造纸生产中,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本质区别。


相关视频

↑上拉加载更多

热门推荐

最新视频

京ICP备2021010267号-2  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京字第19249号   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

违法和不良信息(含侵权信息) 举报电话:18519598602  举报邮箱:2188284574@qq.com

Copyright © 2018-2023 快百科(kuaibaike.com)版权所有